[摘要]
每個星期一我固定會在某捷運站前等公車,看到是急忙上班的人次及伴隨的煩惱。




圖片來自:Derek Chiu & 德小克’s photostream

印象中有個廣告是必需帶足夠的水果(維他命)才能過捷運出口,好像是蔬果五七九嗎?但是等在站牌前的我看的景像不是這樣,而是每個人需要要足夠的煩惱及憂慮似乎才能進捷運站。

我喜歡觀察人,彷彿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一個故事,好比一個小學生便當提帶可以知道他帶著媽媽的愛心上課,但是在站牌前的我看到的是沉重且急忙的星期一,我在手心上計上了每個人臉步的表情,他們是憂慮的,累積著休息未足夠的埋怨及上星期遺留下的舊帳嗎?這樣喘不過氣的生活該怎麼終於,我的將來亦或現在已經是過這樣的生活了嗎?

由於他們是苦悶的,我開始會猜測他們不開心的元素,忍不住提起一個很大的疑問,是否是對該工作的喜愛度不夠,那麼如果不喜愛為什麼不換工作?不換工作的原因是否是他有沉重的家累,那麼尚未投身在工作的我是否該為自己多考量些?

我想為自己工作,因為建立起的一切都會是自己的,由於不穩定的因素多半家人都會反對,他們期望的讀書謀求穩定的工作,是不是這樣的社會價值觀讓大家都喪失了為自己工作的能力,因為書本上教的都是技能,我們再從技能去換錢,那麼前進的道路是
(1)學技能->為人工作->取得他人給予的酬庸
為什麼不是
(2)學賺錢->利用技能->取得自己的收入

在移民開墾的時代大家都是為自家工作的,倒底是(i)企業化還是(ii)學術教育 使得大家只認為讀書是賺錢唯一的一條路,然後使得大家慢慢的走向為他人工作這條路,倒底是企業化後使得自我工作的機會降低了,還是學術的教育下使我們只會為他人工作而謀生,那麼這樣的趨勢是否隱含著 走向通車並揹負著憂慮的星期一的痛苦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nyt3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